WFU

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

嚴重牙周病齒的一線生機 — 牙根切除術



「醫師啊~我右上這顆牙齒不舒服好幾天了,幫我看看有沒有救好嗎?」
「嗯~你這顆牙齒牙周病非常嚴重,牙根周圍的齒槽骨流失了不少,有可能會留不住說~」
「林醫師阿~拜託您想想辦法,我真的很不想拔牙耶~」
「嗯...你這顆右上第一大臼齒的骨頭破壞主要在近心牙根,如果你真的很想留這顆牙,也許可以考慮『牙根切除術』,將不好的牙根切掉,保留好的遠心牙根」
「蛤?要把牙根切掉喔~這樣會不會有什麼後遺症啊?」

臨床上常常遇到一些牙周病病患,初診時就有很嚴重的牙周破壞,尤其是大臼齒有部分「根岔侵犯」的情形,乍看之下,似乎已經是無法積極保留治療的牙齒。然而經臨床牙周探測檢查合併x光檢查之後,發現齒槽骨的破壞集中在此臼齒的部分牙根,並非全部的牙根,仍有其中一到兩根周圍的骨頭破壞尚有機會治療。這種時候除了拔牙以外的另一個選擇,便是所謂的「牙根切除術」,或是「半切斷術」

顧名思義,牙根切除術就是將牙齒較差的牙根切掉,保留較好的牙根。半切斷術則是將下顎大臼齒連同牙根牙冠一分成兩半,兩者是類似的觀念。不過在進一步討論談此兩種術式之前,我們需要先大致了解牙齒的牙根解剖型態。


單根牙與多根牙


人類的牙齒依型態與功能可以分成門齒、犬齒、小臼齒、大臼齒四大類,其中門齒與犬齒是只有單一牙根,也就是所謂的單根牙。而大臼齒通常有二至三個牙根,小臼齒則是有一至二個牙根,只要是不止一個牙根的,就是多根牙。

單根牙與多根牙最大的差別在於,多根牙的牙齒可以想像成牙根有分叉,在根與根之間的縫就是所謂的「根叉(furcation)」,這是單根牙所沒有的。通常我們討論牙根切除術/半切斷術,主要是針對上下顎大臼齒。上顎第一小臼齒雖然也常有兩個牙根,但因牙根型態的關係,通常不適合使用此術式,在此便不討論。




什麼是「根叉侵犯」


在正常情形下,根叉是被齒槽骨填滿的,此時牙根健康,牙齒穩固。當牙周病開始破壞之時,齒槽骨開始流失,首當其衝的便是根叉內的骨頭。一旦根叉內的齒槽骨開始流失,細菌便會順著此根與根之間的縫進入到更深的地方,造成更深的齒槽骨破壞,這就是所謂的根叉侵犯(furcation involvement)




偏偏這個位置非常狹窄,除了牙周治療的工具難以進入,病人本身要刷到更是難上加難。以至於有根叉侵犯的牙齒,除了初期還有機會透過手術修骨、補骨改善,一旦根叉侵犯到中期以上,常常是手術效果也不儘理想。也就是說,這類牙齒即使做過積極的牙周治療,還是無法像單根牙一樣得到較長期的穩定度,容易牙周復發且持續破壞。白話來說就是:「大去之日不遠矣~」。

「現代醫學這麼發達,難道就沒別的辦法可以救這類牙齒嗎?」

沒錯,所以我們現在就來談談這個「別的辦法」— 也就是所謂的「牙根切除術」。

「牙根切除術」是什麼


前面有稍微提過,牙根切除術(root amputation)就是將牙齒較差的牙根切掉,保留較好的牙根。這麼做的前提是,要有「比較好」的牙根可以保留。因為如果牙周破壞以及根叉侵犯是同時影響到同一牙齒的多個牙根,這種手術並不適用。另外,對於下顎的大臼齒,因型態關係,常使用的是半切斷術(hemisection)




實際臨床上的確有些狀況,病人的牙周破壞在其中一個牙根特別嚴重,那我們可以透過做牙周翻瓣手術的同時,進行牙根切除術。然而,一旦切掉一個牙根,勢必會影響到這顆牙的神經,也因此,欲接受牙根切除的牙齒,必需要做根管治療。

而根管治療後的臼齒,通常齒質損失較多,後續執行咬合功能時裂掉的風險也大為提升,因此醫師們通常會建議在根管治療後的臼齒進行假牙冠(固定假牙)製作。而對於經過牙根切除術的牙齒,因為牙根數量減少,能承受的咬力也相對減少,後續牙冠製作時往往需做得比較小顆,同時也會建議病人不要咬太硬的東西。

這邊做個小結:牙根切除術的先決條件是要有好的牙根可以保留,而且需要做根管治療以及後續的牙冠(固定假牙)。


施行「牙根切除術」有何優缺點


施行「牙根切除術」最大的優點是可以使牙周狀況較差的牙齒有機會回復牙周穩定,並且因為保留牙齒所以可以不用做植牙。但其缺點是需要做根管治療以及後續的牙套,並且因可供支撐的牙根變少,牙齒咬力會較弱,日後若咬到較硬的東西,牙根裂掉的風險會提高。

那你問我做好還是不做好?之所謂「有一好沒兩好」,任何手術都有其適應症,需要依醫師的經驗與病人的條件綜合考量,沒有絕對好或不好。另外所謂的好或不好,是依據有沒有其他可替代的術式進行比較得來的。而通常會拿來與「牙根切除術」相比較的治療模式,最常見的就是拔牙後進行植牙。

依據Huynh-Ba等學者在2009年做的系統性回顧研究顯示,牙根切除術五年以上(5~13年)的平均存活率(非成功率)從57.9~100%不等。差異會很大的原因與過去每位學者收案的標準不一、牙齒部位不同、病人是否有牙周病或是過大咬力等許多因素有關。

相較於牙根切除術,單顆植牙的成功率從1997年的研究至今,五年以上的平均存活率從87.5% (Cha et al. 2013) 到 96.3% (Koo et al. 2010),乍看之下,似乎比牙根切除術高出許多。如此一來,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選擇傳統的牙根切除術式呢?




什麼樣的病人適合做牙根切除術


如果細看過去的研究可以發現,牙根切除術與植牙的成功率三大因素有關。一是病人是否為牙周病病人,二是牙根切除術的牙齒是上顎還是下顎臼齒,三是牙根切除前欲保留牙根的骨支持高度

第一點,根據筆者在2016年台灣牙周病學會雜誌撰寫的一篇描述型文獻回顧,比較上顎大臼齒牙根切除與單顆植體的長期成功率,整體來說,雖然人工植牙長期預後還是較好,但對於有牙周病史的病人來說,上顎臼齒區植體的長期存活率會再略低一些(79.2%~99.3%, Ramanauskaite et al. 2014),變成比較接近牙根切除術的存活率(62%~100%, Huynh-Ba e al. 2009)。換句話說,對牙周病病人來說,相較於植牙,牙根切除術也許是個可以考慮的替代性治療選項

那如果是一般非牙周病的病人,若是臼齒出現單牙根的病變,是否適合牙根切除術?這邊直接講結論:不建議。因為這類病人牙根出問題的原因常常是因咬力過大造成牙根斷裂,或是因為根管治療失敗,在這些情況下牙根切除術的成功率都遠不如植牙。意思是即使做了牙根切除術,剩下的牙根再斷裂的機率往往更高,不如直接植牙來的穩當。

對於第二點,上顎還是下顎的問題,韓國學者Park在2009年的研究顯示,下顎經牙根切除術的牙齒相較於上顎有較高的斷裂機率(雖然尚未達統計顯著,但已可以看出此趨勢)。

第三點,欲保留牙根的骨支持高度 (Bone support),指的是切掉的牙根不算,同一齒剩下的牙根要有大於50%的齒槽骨高度,成功率較高(統計顯著)。

綜合以上的資料,筆者歸納出最適合以牙根切除術保留牙齒的病患條件為:

「牙周病病患、上顎臼齒區單一牙根周圍牙周破壞、剩餘牙根大於50%骨支持高度」




結語


在這個植牙長期成功率動輒80~90%以上的年代,傳統的牙根切除術似乎已被漸漸淡忘,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形下,尤其是身體狀況不適合植牙的病患,牙根切除術仍有其可取之處,需經醫師審慎評估後為之。若是病患符合下列條件:

一、 牙周病病患
二、 上顎臼齒區
三、 骨破壞以單一牙根為主,且剩餘牙根仍有大於50%骨支持高度

則牙根切除術不失為植牙的另一良好替代方案。

以上所述為一概略原則,然而實際臨床狀況往往複雜許多,還需專業牙醫師診斷評估,以提供最適合每位病患個別的治療策略。


參考資料:

1. The Survival and Success Rate in Maxillary Molar Region of Root Resections Compared to Single-Tooth Implants: A Narrative Review=牙根切除術與臼齒區單顆植牙於上顎之成功與存活率比較:描述性文獻回顧 林國義謝欣容黃俐嘉陳容慈; 王振穎; 劉謙美臺灣牙周病醫學會雜誌 21:3 2016.09 [民105.09] 頁263-276

2. Carnevale G, Pontoriero R, di Febo G. Long-term effects of root-resective therapy in furcation-involved molars. A 10-year longitudinal study. J Clin Periodontol, 25:209-214, 1998.

3. Hamp SE, Nyman S, Lindhe J. Periodontal treatment of multirooted teeth. Results after 5 years. J Clin Periodontol, 2:126-135, 1975.

4. Svardstrom G, Wennstrom JL. Periodontal treatment decisions for molars: a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long-term outcome. J Periodontol, 71:579-585, 2000.

5. Kalkwarf KL, Kaldahl WB, Patil KD. Evaluation of furcation region response to periodontal therapy. J Periodontol, 59:794-804, 1988.

6. Langer B, Stein SD, Wagenberg B. An evaluation of root resections. A ten-year study. J Periodontol, 52:719-722, 1981.

7. Levine RA, Clem D, Beagle J, Ganeles J, Johnson P, Solnit G, Keller GW.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solid-screw ITI implant for posterior single-tooth replacements. 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, 17:550-556, 2002.

8. Levin L, Laviv A, Schwartz-Arad D. Long-term success of implants replacing a single molar. J Periodontol, 77:1528-1532, 2006.